基于K-means算法的时序GB-InSAR图像PS实时选择方法

朱嘉鑫4 邓云开2 田卫明3 胡 程1

(1.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雷达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北京 100081;3. 卫星导航电子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00081; 4.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重庆 401120)

摘 要: GB-InSAR(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新型的形变测量工具,应用于长期连续监测时,为了保证形变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常需要将SAR图像进行分组处理,并基于PS(Permanent Scatterer,永久散射体)技术实现形变反演。对长时间SAR图像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像素点的幅值会随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采用固定的幅度离差门限来选择PS点时,各组PS点的数量会发生极大改变,严重影响形变测量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K均值)聚类的时序GB-InSAR图像PS实时选择方法,首先对时序图像进行分组,然后利用各组图像的像素点幅度和相关系数,基于K-Means算法进行两级聚类。对一处露天矿坑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保证了各组图像的PS点足够多的同时,对PS点数量的稳定性也有大幅提高。

关键词: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永久散射体选择;幅度离差;相关系数;K均值聚类

1 引言

GB-InSAR(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的形变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高分辨,高精度等优势,其雷达成像范围可以达到数平方公里[1]。GB-InSAR的测量原理与星载SAR相同,均是通过雷达对同一片区域进行多次观测,基于相位差分干涉技术实现地表的形变测量。星载SAR受到监测角度与访问权限的影响,具有较长的重访周期,限制了监测的实时性;相比而言,GB-InSAR可以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图像获取仅需几分钟,因而能够实现对观测目标的近实时动态连续监测[2]

在差分干涉测量中,受到时间、空间去相关的影响,雷达图像中大量像素点的相位稳定性很低,如植被、水体等区域的散射特性在短时间内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对地表形变的准确测量带来很大的干扰[3]。现阶段广泛采用PS技术来实现差分干涉测量,该技术由意大利的Ferretti等学者提出。通过计算多幅雷达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幅度序列的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定义为幅度离差值,然后设定合理的幅度离差门限,即可实现PS点的选择[4]。该方法实现简单,在利用GB-InSAR系统进行长时间形变监测时,由于GB-InSAR系统的图像获取速度很快,每天可获取到上百幅雷达图像。为了保证形变测量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现阶段常采用PS分组选择的方式,每获取到一幅新图像,即结合前面一定数量的历史图像,采用幅度离差法进行一次PS点的选择,然后基于差分干涉处理,实现对当前新图像的形变测量。

对时序GB-InSAR图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时间的监测中,PS点会出现消失和新生的现象,对于不同的SAR图像组,像素点质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形变反演的处理过程中,是基于PS点的形变结果,利用空间维插值的方法,对整个观测场景进行形变估计,如果沿用统一的门限,会使得分组PS点选择的数量波动较大,导致插值过程中出现误差,影响形变反演的精度[5]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基于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先后以幅度序列和相关系数序列作为输入,进行两次分类,进而挑选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像素点。相比于门限方法,聚类方法可以适应幅度分布在不同场景和时间上的变化,因此在长时间的连续监测中,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保持PS点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本文分为两部分,首先介绍了实验信息与PS选择算法流程,然后分别用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对一处露天矿坑的1650幅SAR图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2 实验信息

2.1 实验场景介绍

本实验地点位于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镇,是一处露天的开采矿坑(E118°36′23″,N40°06′44″),图1(a)所示为场景卫星图,其中弧线标识出了雷达监测区域,矩形框标注了雷达的布设位置,图1(b)为场景照片。雷达的测量距离约为400~900 m,测量视角范围为90°,矿坑的深度约为400 m,其边坡主要由硬质岩石构成,基本无植被覆盖[6]

图1 实验场景信息
Fig.1 Experimental scene information

实验选用的雷达为MIMO干涉雷达,图2所示为MIMO雷达照片,发射信号为Ku波段的线性调频连续波,其波长λ约为18.5 mm,雷达采用16个发射天线和32个接收天线,合成具有512个相位中心的等效线性阵列[7]。相邻发射天线的间隔为λ/2=9.3 mm,相邻接收天线的间隔为8λ=14.8 cm,表1给出了MIMO雷达测量系统参数[8]

表1 MIMO雷达系统参数

Tab.1 MIMO radar system parameters

技术指标参数值技术指标参数值载波频率16.2 GHz合成孔径长度4.752 m波长18.5 mm距离向分辨率0.375 m带宽400 MHz方位向分辨率1.948 mrad采样率25 MHz探测范围30~3000 m

图2 MIMO干涉雷达照片
Fig.2 MIMO interferometric radar photo

2.2 PS实时处理

2.2.1 PS门限选择

在利用GB-InSAR进行形变测量时,由于时间和空间去相关的影响,像素点的相位信息存在误差,会影响形变反演的精度。Ferretti等人提出了PS技术,以多幅SAR图像为输入,选取出幅度特征高度稳定的像素点作为PS点。该算法是以幅度离差作为选择指标[9]:

(1)

式(1)中,σA为像素点幅度序列的标准差,mA为像素点幅度序列的均值,通过设立合适的门限DT,满足DA<DT条件的像素点即为PS点[10]。但只有在高信噪比(SNR)的条件下,幅度离差才可以准确的表征相位稳定性,因此仅仅通过幅度离差选择是不准确的,实际处理中需要进一步结合幅度或相干系数门限进行PS选择[11]

为了更好地说明PS选择对形变处理结果的影响,对马兰庄露天矿坑的30幅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图3(a)和图3(b)所示分别为雷达成像结果和幅度离差信息,可以看出,在中间的坡体区域,像素点的幅度离差主要分布在0~0.2之间,幅度稳定性较高;图3(c)是时间基线为3 min的一幅干涉相位图,由于时间基线较短,可以认为场景并未发生形变,大气相位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干涉相位应该接近于0,但岩坡周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误差相位,说明这些像素点的相位信息并不稳定。设置幅度离差门限为0.1,筛选出的PS点如图3(d)所示,坡体大部分区域较为稳定,仅中间的道路由于过往车辆和雷达视角等原因未被选出。

图3 场景实测数据
Fig.3 Scene measured data

2.2.2 SAR图像分组

本实验利用MIMO雷达对马兰庄露天矿坑进行了监测,连续获取了1650幅SAR图像,时间从2019年6月30日16时53分到2019年7月5日20时30分。为了减弱长时间基线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对SAR图像进行分组处理,由于组内的时间基线较短,因此每幅图像的PS点集合可以认为是稳定的。图4显示了对SAR图像进行PS分组选择的流程,其中N为每组图像的数目。当第N幅图像生成后,基于第1~N幅进行第1次PS选择;从第N幅图像后,每获取一幅新的图像,都结合前N-1幅进行PS选择。通过分组处理,PS选择算法的实时性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在形变反演的处理中,是通过PS点的形变量估计观测区域的形变信息,如果各组图像中PS集合的差异较大,会影响最终结果的精度,因此如何保证每组PS点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4 PS分组处理示意图
Fig.4 PS grouping process diagram

2.2.3 PS门限选择结果

GB-InSAR图像的获取时间较短且图像数量较多,在实际处理中为了减少运算量,可以每获取N幅图像进行一次PS选择。对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矿坑的1650幅SAR图像进行分组PS实时处理,一共分为55组,每组30幅,设立幅度离差门限0.1。PS分组选择结果如图5所示,横坐标为日期轴,虚线表示各组PS点数量的均值。由图可知,PS分组数量随时间有着较强的周期性变化,其中第16组的PS点最多,达到了123215个;第23组的PS点最少,仅为2630个,分别称这两组图像为A组和B组。可以看出,各组PS点的数量波动很大,这对最终的形变反演结果会造成较大影响。

图5 PS点数量变化
Fig.5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PSs

对A组和B组图像进行分析, 图6(c)和图6(d)是两组图像的PS选择结果,图6(e)和图6(f)则显示了这两组幅度离差的概率密度曲线和概率分布曲线。由图可知,A组的幅度离差指数明显比B组要小,因此如果采用固定的幅度离差门限,会造成两组PS选择结果的较大差异。

图6 两组图像幅度离差对比
Fig.6 Comparison of amplitude dispersion

3 改进方法与结果分析

3.1 改进方法

3.1.1 K-Means聚类原理

聚类就是按照某个特定标准(如距离准则)把一个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类或簇,与分类算法不同,聚类技术常被称为无监督学习[12]。K-Means聚类算法运用了迭代的思想,事先确定类别数k和聚类中心,通过计算每个样本和质心之间的欧氏距离,将样本归纳到最相似的类中,并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质心不再改变,最终就确定了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别[13]

假定有n个数据样本x={xi},i=1,2,3,…,n,其中每个样本xim个维度的特征值,然后指定k个类簇中心{C1,C2,…,Ck},根据式(2)将每个样本标记为距离类别中心最近的类别:

(2)

其中||·||表示2阶范数,即向量的模长,根据分类结果更新聚类中心,可以表示为式(3):

(3)

不断地重复这两个步骤,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最终生成k个簇,即k个分类结果,K-Means聚类算法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设置k=4,其中图7(a)显示了数据样本点的分布,其中黑色点代表初始类簇中心;图7(b)给出了聚类后的结果,四种形状的点各为一簇,黑色点为更新之后的类簇中心。

图7 K-Means算法示意图
Fig.7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3.1.2 PS两级选择

根据2.2.3节的结果可知,SAR图像的幅值具有时变性,在分组处理时,不同组图像的时间基线较长,场景像素点的幅值分布会有差异,因此会造成PS数量的不稳定。相比于传统的门限选择,K-Means聚类算法是根据样本特征和已知类别进行优化迭代,因此对于不同图像组中像素点的输入序列,该方法有着较强的自适应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PS两级分类方法,其流程如图8所示,对于每一组图像的M个像素点集合,以他们的幅度时间序列Sk={sk1,sk2,…,skN}(其中k=1,2,…,M,N为每组图像数量)作为输入,划分为两类像素点,将高质量的像素点作为PS候选点。如果仅根据幅度信息进行分类,可能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存在相位误差,因此为了提高形变反演的质量,需要对PS候选点进行二次分类。

图8 基于K-Means聚类的PS两级选择方法流程图
Fig.8 PS two-level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K-means clustering

相关系数是衡量相位误差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像素点的相关系数序列γk={γk1,γk2,…γkN-1}对PS候选点进行二次分类,在计算每个像素点的相关系数时,先以这个点为中心,在主辅图像中分别构造d1×d2的矩形窗,然后依据式(4)进行计算:

(4)

式(4)中,代表在第i幅SAR图像中,以第k个像素点为中心的矩形窗所包含的像素点信息,计算相关系数时,选用的主辅图像是相邻的,因此每个相关系数序列的维度是N-1,利用相关系数信息进行二次分类后,将高质量的像素点选为最终的PS集合。

3.2 实验分析

现根据3.1节所提出的PS分类方法,对A组SAR图像进行处理,首先以每个像素点的幅度序列Sk={sk1,sk2,…,sk30}(其中k=1,2,…,M,M为像素点个数)作为输入进行第一次分类。根据K-Means聚类原理,在二分类问题中,每轮迭代运算会生成两个幅度中心{Ci1,Ci2,…,Ci30}(其中i=1,2),并不断更新直到中心不再变化,实验中对输入数据进行了25次迭代,将靠近更大幅度中心的像素点选为PS候选点,根据这种方法一共选出了78267个候选点,占总像素点比例约为6.32%。图9(a)表示了PS候选点和非PS点的平均幅度序列,由图可知,PS候选点的整体幅度明显更大。图9(b)显示了PS候选点的归一化幅值,大部分的矿坑边坡已被选为PS候选点。

在第二次分类前,以每两幅相邻的SAR图像为主辅图像,根据式(4)生成29幅相关系数图,然后根据第一次K-Means聚类的结果,将每个PS候选点的相关系数序列γk={γk1,γk2,…,γk29}(其中k=1,2,…,Mc,Mc为PS候选点个数)作为输入进行二次聚类,一共进行了13次迭代,将相关系数较大的一类像素点选为PS点,通过这种方法,一共选出了75480个PS点,占PS候选点数量的96.44%,PS点的相关系数如图10(b)所示。图10(a)表示了PS点与非PS点的平均相关系数序列,由图可以看出,PS点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与稳定性。

图9 第一次K-Means聚类结果
Fig.9 The first K-means clustering result

图10 第二次K-Means聚类结果
Fig.10 The second K-means clustering result

分别用传统门限方法与改进方法,对A组和B组图像进行PS选择,表2显示了两种方法选出的PS点数量,可以看出当使用改进的PS选择方法处理时,两组图像的PS点数目更加接近,并且对于B组图像,改进方法选出的PS点数量有了显著提高。图11(a)~(d)分别显示出了A组和B组图像使用两种方法进行PS选择的干涉相位图。

表2 PS选择方法结果对比

Tab.2 PS selection method results comparison

PS选择方法A组PS点数量占像素点总数的比例B组PS点数量占像素点总数的比例传统门限方法1232159.95%26300.21%改进的两级选择方法754806.10%683215.52%

分析这两组图像PS点的质量。根据差分干涉的基本原理,PS点干涉相位Δφ的主值范围是[-π, π]。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形变测量,需要对干涉相位进行解缠处理,并准确地估计和补偿大气相位分量,进而才能得到准确的形变相位。首先对于每组的30幅SAR图像,利用门限方法与改进方法分别选出对应的PS点集合,然后以第1幅为主图像,其他图像为辅图像,生成29幅干涉相位图,并基于PS点集合进行相位解缠和大气相位补偿,最终得到对应的形变相位序列。由于30幅SAR图像的时间跨度仅为80分钟左右,观测区域为稳定的岩质边坡,可以认为在观测时间内几乎没有发生形变,每个PS点经过大气补偿后的干涉相位主要由噪声分量构成,因此可以用大气补偿后的相位序列标准差来表示PS点的稳定性。

图12显示了A组和B组图像中PS点相位标准差的分布情况,其中图12(a)和(c)分别表示这两组PS点相位标准差的概率密度曲线;图12(b)和(d)所示为对应的概率分布曲线。由图可知,对于B组图像,使用门限方法和改进方法选出的PS点集合,其相位标准差存在着差异,统计出标准差在不同区间上的分布如表3所示。当雷达工作在Ku波段(工作频率为16.2 GHz),0.8 rad的相位标准差对应着1.179 mm的形变测量精度,由表可知,对于两个PS点集合,相位标准差小于0.8 rad的占比分别为98.48%和96.40%,因此如果以大气相位补偿后的标准差作为相位质量的评判依据,改进方法可以在保证相位质量的前提下,选出更多的PS点。

图11 实测数据结果
Fig.11 Measured data results

图12 PS点相位标准差
Fig.12 Phase standard deviation of PSs

表3 PS点相位标准差分布(B组)

Tab.3 Phase standard deviation distribution of PSs (Group.B)

标准差/rad门限方法数量占比/%改进方法数量占比/%<0.3149957.002180031.91<0.4214181.413979258.24<0.5242992.365278377.26<0.6254596.776018788.09<0.7258198.146405893.76<0.8259098.486586096.40

图13 PS分组选择结果对比
Fig.13 Comparison of PS group selection results

利用改进方法对全部的55组SAR图像进行PS选择,数量结果如图13所示。由图可知,每组PS点的数量稳定性有很大的提升,随时间的波动也更加轻微,通过实测数据处理结果的对比,进一步说明了改进的PS选择算法有着较强的自适应性,在长时间连续监测中,无需人为设定和调整门限。

4 结论

本文基于GB-InSAR技术,对形变监测中永久散射体(PS)的选取展开了研究,针对传统门限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原理的PS两级分类方法。在实验中用MIMO干涉雷达对一处露天矿坑进行观测,连续获取了多幅SAR图像数据,分别利用传统的幅度离差阈值选择法和改进方法,对SAR图像序列进行分组PS选择。实测数据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够有效提高PS点数量和分组选择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本文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于输入序列只是做了简单的二分类,当更换场景时,类别个数K可能需要重新设定;对植被较多的场景,PS点的质量会有一定下降;当像素点很多时,运算量会比较大等,这些问题也需要在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龙四春, 陈鹏琦, 袁英, 等. GB_InSAR技术及其形变监测[J]. 测绘通报, 2015, 9: 1-5.

LONG Sichun, CHEN Pengqi, YUAN Ying, et al. 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and Its Deformation Monitoring[J].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5, 9: 1-5.(in Chinese)

[2] 邹进贵, 张士勇, 李琴, 等. 基于GBSAR的变形监测方法综述[J]. 测绘地理信息, 2016, 41(6): 5- 8.

ZOU Jingui, ZHANG Shiyong, LI Qin, et al. Review of Ground-Based SAR Interferometry for Deformation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Geomatics, 2016, 41(6): 5- 8.(in Chinese)

[3] 曾涛, 邓云开, 胡程, 等.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发展现状及应用实例[J]. 雷达学报, 2019, 8(1): 154-170.

ZENG Tao, DENG Yunkai, HU Cheng, et al. Development State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Ground-base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Radar[J]. Journal of Radars, 2019, 8(1): 154-170. (in Chinese)

[4] ALESSANDRO Ferretti, CLAUDIO Prati, FABIO Rocca. Permanent scatterers in SAR interferometry[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01, 39(1): 8-20.

[5] 朱茂. 基于动态PS的地基合成孔径雷达高精度形变测量技术研究[D].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ZHU Mao. High Precision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Using Ground 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BSAR) Based on Dynamic Persistent Scatterer (PS) Technique[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6.(in Chinese)

[6] 胡程, 邓云开, 田卫明, 等. 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非线性大气相位补偿方法[J]. 雷达学报, 2019, 8(6): 831- 840.

HU Cheng, DENG Yunkai, TIAN Weiming, et al. A Compensation Method of Nonlinear Atmospheric Phase Applied for GB-InSAR Images[J]. Journal of Radars, 2019, 8(6): 831- 840.(in Chinese)

[7] 邓云开.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形变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D].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2019.

DENG Yunkai. Researches on Theory and Method of Ground-Base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Radar Measurement[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in Chinese)

[8] HU C, DENG Y, TIAN W, et al. Novel MIMO-SAR system applied for high-speed and high-accuracy deformation measurement[J]. 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2019, 2019(20): 6598- 6602.

[9] SABINE Rödelsperger. Real-time Processing of Ground 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 Measurements[D]. Darmstadt: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2011.

[10] MONSERRAT M, CROSETTO, GUIDO Luzi. A review of ground-based SAR interferometry for deformation measurement[J].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14, 93: 40- 48.

[11] 陈强.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探测区域地表形变的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CHEN Qiang. Detecting Regional Ground Deformation by Differential SAR Interferometry Based on Permanent Scatterers[D]. 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6.(in Chinese)

[12] 段明秀. 层次聚类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 长沙: 中南大学, 2009.

DUAN Mingxiu.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D].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09. (in Chinese)

[13] 刘涛, 尹红健.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K均值聚类算法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 27(3): 913-916.

LIU Tao, YIN Hongjian.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on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J].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2010, 27(3): 913-916.(in Chinese)

Real-time Selection Method of Time Series GB-InSAR Image PS Based on K-means Algorithm

ZHU Jiaxin4 DENG Yunkai2 TIAN Weiming3 HU Cheng1

(1. Radar Research Lab,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atellite Navig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4. Chongqing Innovation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 GB-InSAR (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 a new type of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tool. When applied to long-term continuous monitor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al-time of th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it is usually necessary to group SAR images and realize deformation inversion based on PS (Permanent Scatterer) technology.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long-term SAR image sequence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pixel points will change greatly over time, resulting in the use of a fixed amplitude deviation threshold to select PS points, the number of PS points in each group will change greatly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accuracy of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real-time selection method of time series GB-InSAR image PS based on K-Means (K-means) clustering. First, the time series images are grouped, and then the pixel amplitude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group of images are used, based on K-Means The algorithm performs two-level clustering.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easured data of an open-pit mine show that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ensures that the PS points of each group of images are enough,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number of PS points is also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ermanent scatterer selection; amplitude dispers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K-means clustering

中图分类号:TN95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98/j.issn.1003- 0530.2021.03.004

引用格式: 朱嘉鑫, 邓云开, 田卫明, 等. 基于K-means算法的时序GB-InSAR图像PS实时选择方法[J]. 信号处理, 2021, 37(3): 349-357. DOI: 10.16798/j.issn.1003- 0530.2021.03.004.

Reference format: ZHU Jiaxin, DENG Yunkai, TIAN Weiming, et al. Real-time Selection Method of Time Series GB-InSAR Image PS Based on K-means Algorithm[J].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2021, 37(3): 349-357. DOI: 10.16798/j.issn.1003- 0530.2021.03.004.

文章编号: 1003-0530(2021)03-0349-09

收稿日期:2020-09-07;修回日期:2020-1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1037,61427802,6160103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20jcyj-msxmX0608,cstc2020jcyj-jqX0008)

作者简介

朱嘉鑫 男, 1997年生, 陕西人。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基差分干涉SAR形变测量算法。

E-mail: bitzjx0816@163.com

邓云开(通讯作者) 男, 1992年生, 河南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基SAR高精度形变测量算法。

E-mail: yunkai_bit@foxmail.com

田卫明 男, 1983年生, 河南人。北京理工大学讲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SAR系统设计、雷达实时信号处理和差分干涉雷达技术。

E-mail: tianwei6779@163.com

胡 程 男, 1981年生, 湖南岳阳人。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体制雷达, 如地球同步轨道SAR与地基SAR差分干涉形变测量、昆虫与隐身小目标特征提取等。

E-mail: cchchb@163.com